我国将在民族地区培育矿物功能材料示范基地
国务院近日印发《“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对“十三五”时期我国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加强民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规划》中提到,由于历史、自然和地理等原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仍面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产业发展层次水平偏低,资源环境约束大等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要破解多重问题和困难,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规划》提出,有序推进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加快推进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基地建设,扶持发展能源矿产资源采选和制品加工业,合理培育区域特色能源矿产产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产业基地。在民族地区矿物功能材料示范基地建设方面,《规划》提出,以节能环保、土壤治理、生态修复、现代农业等需求为牵引,加大优势非金属矿资源科学开发支持力度,打造一批特色非金属矿产业园区。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提高非金属矿资源开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打造一批尾矿近零排放的非金属矿深加工示范区。围绕石墨、膨润土、高岭土、硅藻土、云母等优势矿种,大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培育20个矿物功能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规划》提出,节约集约利用民族地区水、土地、矿产等资源,加强全过程管理,实施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加快发展民族地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和地热能,推进分布式能源发展。
《规划》提出,在民族地区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全面推进涵养区、源头区等水源地环境整治,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和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建立生态保护奖惩机制。
《规划》还提出,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适当下放核准权限。加强对民族地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引导和支持。结合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率先在民族地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实施资源税改革。合理调整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强化资源开发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拉动效应。加大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力度,逐步建立区域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重点支持国家禁止开发区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地区和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建立健全民族地区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快制定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逐步对水等自然资源征收资源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