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关治并举,努力提升江宁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 2017-05-09 点击数量:0  来源: 江苏省矿业协会

 

创新思路、关治并举,努力提升江宁生态文明建设
南京市国土资源局江宁分局
2017年4月12日
 
各位领导:
根据省矿协会议安排,下面由我简要介绍我区废弃露采矿山关停和治理修复工作情况。
近些年来,根据省人大《关于限制开山采石的决定》和省、市政府工作要求,我区精心组织、攻坚克难,以开展“百矿整治”为抓手,以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为契机,按照“一手抓关停,一手抓整治”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废弃露采矿山关停和治理工作。通过关停和治理,全区306个露采矿山基本关停,目前仅保留3家省厅发证的采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陆续投资5亿元完成了760万平方米治理任务,我区境内的京沪高铁、沪宁高速、绕越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可视范围及青龙山生态走廊沿线的废弃露采矿山已得到全面治理修复,促进了“绿色南京”、“生态江宁”的建设与发展。山东、内蒙、海南等省份先后来我区参观学习,并得到了民建中央江苏省委的重视和总结推广。
一、主要做法
1.政府主导,联动推进矿山关停和治理工作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矿山关停与治理工作。区政府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区长亲自挂帅,常务副区长、区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街道主要领导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优化组织架构,全方位加强矿山关停与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要求规划、财政、国土等部门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相关街道落实好属地管理主体责任,确立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属地管理”的组织领导模式。
至2012年,我区按照“三不留”(不留建筑物、不留设备、不留人员)工作要求,坚决关停了全区146家露采矿山企业,关停的矿山企业数量占全市60%。尤其2012年以来,我区又自加压力,对禁采区内135家露采矿山及石料加工企业进行关停整顿,共吊销营业执照108家,拆除建筑物18.38万平方米,拆除生产线258条,遣散人员7099人,率先完成了省、市政府下达的关停目标任务,为实施矿山环境治理争取了时间。
对治理区遗留的石料、设施设备及建筑物实施清障补偿是顺利推进治理工程的首要环节。在清障补偿方面,以街道为主体,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攻坚克难、主动作为,以2013年启动实施的15个治理工程为例,各相关街道共拆除41座石灰窑、清运库存石料200余万吨,拆除各类建筑物3.5万平方米,并参照相关政策,对企业、个人实施清障补偿5400万元,为治理工作顺利推进铺平道路。
2.规划先行,突出治理与利用并重原则
在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方案编制、报审阶段,我区就突出治理与利用并重的原则,充分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现状等多种因素,积极协助市国土局、市规划局等部门开创性的开展“废弃露采矿山治理修复规划引导”编制工作,为推动矿山消险减灾,生态系统修复,土地价值再现,矿山治理实践提供了依据。“规划引导”于2013年1月获市政府批准实施。
“规划引导”作为指导矿山治理方向的依据,其最大创新亮点是进一步明确治理类型、治理思路及宕口治理后土地利用方向,精准分类调整优化设计方案。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治理”的原则,针对性的组织开展矿山地块“利用、复绿、复垦”三类不同的治理策略,真正做到矿山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与土地开发利用相结合,与复垦为耕地、增加建设用地指标相结合,与特色建筑景观打造相结合,达到恢复生态、优化环境、盘活土地、创造效益的多赢目的,据初步统计,通过规划和整理,将盘活矿山废弃地3000余亩。2013年、2014年、2015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对我区矿山治理示范工程进行核查评估,对我区矿山地块规划引导取得的效益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不仅是管理理念上的一大创新,也是国土资源管理转型创新的一大亮点。
3.纳入收储,积极融资显化矿山地块效益
根据“规划引导”,自2013年,区土储中心在全市率先开展关停废弃矿山宕口的收储工作。目前已完成袁家边、麒西、钟山等地块1409亩宕口土地的收储工作,并获省政府批准征用,并计划在今后2年内再收储1000亩。目前区土储中心正在加快推动麒麟和上坊已收储宕口的前期可研及规划要点调整等工作,争取尽早推出可供上市交易的成熟地块,树立全市废弃矿山宕口“储备、整治、利用”的新样板,既盘活矿山地块资源,又平衡治理资金缺口。近期,区土储中心将上市交易400亩矿山地块建设用地,按500万元/亩计算,将获益近20亿元。
4.多措并举,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2013年启动实施的15个矿山治理工程,共需治理资金3.2亿元。在启动治理工程之初,区政府专题研究并配套5000万元启动资金,并安排5400万元矿山地块收储专项资金用于清障补偿。随着治理工程的顺利推进,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24亿元及省、市财政补助资金1400万元陆续到位,除此之外,还有1.32亿元治理资金和近1亿元清障补偿资金缺口。因此,资金筹措问题是矿山治理工作的核心难题。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筹措难的客观实际,区政府领导多次调研,破解难题,从一开始就明确利用矿山地块收储融资作为主渠道,兜底解决矿山治理资金筹措问题。
5.强化监管,严格程序跟踪管理
严格监管是顺利推进治理工程的根本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区领导多次现场调研,召开专题协调会,分别出台了七期会议纪要,进一步建章立制、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化解矛盾。
在项目招投标阶段,采取面向全国公开招投标方式择优选取信誉好、实力强的施工、监理单位参与我区的矿山治理工程;在项目实施阶段,由区审计局对施工管理、资金管理使用、安全生产、扬尘防控等方面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所有项目的结算审计由区审计局按程序实施;为确保竣工工程量核定的规范性、公正性、准确性,在全市率先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择优选取第三方测量单位,对所有项目竣工工程量进行测量核定,为结算审计提供可靠依据;在治理资金的管理使用上,坚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跟踪审计单位三方审核把关制度,严格按照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合同约定,由区财政局统一及时支付工程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后,预留40%的工程款,督促施工单位做好竣工后三年养护管理工作,并及时将竣工工程移交相关街道实施属地监管,构建施工单位、街道社区、政府部门三级联动的后期监管体系,确保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
二、治理成效
通过矿山环境治理,我区境内青龙山生态走廊沿线及重要交通干线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不仅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而且凸显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生态效益
主动向“牺牲环境、耗费资源”的露采矿山亮剑,坚持生态为本的理念,是我区矿山环境治理的原则和方向。通过近十年的矿山环境治理,实现消除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预期目标。目前,京沪高铁、沪宁高速、绕越公路及青龙山生态走廊沿线的大部分露采矿山通过复绿治理,绿化苗木已郁郁葱葱,重塑了赏心悦目的和谐自然景观,为我区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做出了贡献。
2.社会效益
治理后的废弃矿山,不仅恢复了山体原貌,而且修建了环山沥青道路、游客步道、景观水系、景观亭等休闲配套设施,成了群众百姓锻炼养生的好去处。同时,治理区周边的乡村道路、排水管网等配套设施得到综合治理,给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创造了便利条件,带动了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受到了周边群众的拥护和好评。治理后,矿区地质环境得到大幅改观,并与南京东郊风景区良好的自然山水生态环境相协调,依托自然环境,结合周边毗邻的景区,最终将开发建设成现代化科技研发中心和配套服务中心,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如袁家边、麒西、钟山等矿山地块,通过治理近2000亩矿山废弃地将得到开发利用,对麒麟地铁小镇和仙林大学城建设具有极大推动作用。
3.经济效益
2013年以来,我区启动实施的15个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原来的矿山废弃地经治理后,可新增建设用地约3000亩,新增建设用地可用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有效缓解了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的矛盾,将成为我区一笔较大的储备用地,对促进城市开发建设和江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各位领导,我区在矿山治理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省、市政府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按照“山体基本修复、地灾有效治理、宕底平整利用、坡面逐步绿化、环境显著改善”的总体目标,全面推进“三区两线”范围内露采矿山治理工作,重点对绕越公路、宁安高铁等重要交通干线及全区尚未治理的关停宕口分年度实施治理修复,计划“十三五”期间治理完毕,为全面改善江宁区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