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钢煤去产能:效果如何?难点在哪?如何继续?
2018年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确定,压减钢铁三千万吨,退出煤炭1.5亿吨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2016年钢铁行业完成去产能6500万吨,2017年完成钢铁行业去产能超过5000万吨,2017年上半年全国还去除了1.4亿吨“地条钢”产能。
而在煤炭方面,2016年煤炭行业完成去产能超过2.5亿吨,2017年完成去产能1.5亿吨以上。
新京报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截至去年前三季度,32家钢铁上市公司中27家净利润同比增幅在30%以上。上市煤炭企业33家中,净利润同比增幅在60%以上的有29家。
根据工信部在一篇文中提到的数据,2017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重点大中型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69万亿元,同比增长34.1%,实现利润1773亿元,同比增长613.6%。
此外,2017年我国工业企业杠杆率也有所下降。201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5%,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0.4%,比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
而从利润的角度来看,李锦表示,去产能间接影响了我国劣质煤炭、钢铁的产量,导致部分煤炭库存出现空缺,在用煤、用钢高峰期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态势,价格由此飙升,而拥有优质煤炭、钢铁库存的企业也由此获益。
多位业内人士也对记者透露,由于钢铁、煤炭价格上涨,去产能情绪开始出现“松弛”,部分企业家满足于现状,不愿意再做过多的去产能动作。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执行院长李锦还表示,也有的企业开始“钻空子”,在上级检查时将产能去除,检查风头过后产能再次死灰复燃。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在其文中称,要继续将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科学确定全年目标任务,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严禁新增产能,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的过剩产能复产。
“虽然现在钢铁、煤炭企业的利润有所回升,但企业的眼光应该放得更长远”,韩晓平表示,有些企业只看到眼前能够赚取的利润,却没有看到特种钢材、高新技术能源企业所拥有的长远前景。
去产能如今已经走过了不少年头。在李锦看来,去产能进行到现在,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些“硬骨头”要如何“啃”下来,就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此外,上下游产业融合度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明确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之间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发展煤电联营,支持煤炭与煤化工企业兼并重组,支持煤炭与其他关联产业企业兼并重组。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工信部在文章中称,从长远看,环保政策的不断升级将倒逼钢铁企业实施环保技改,有利于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
韩晓平则建议称,未来我国应开始征收碳税,并为煤炭企业下发绿色配额,运用市场化手段助推去产能。
据了解,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种,通常开征目的是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具体征收方式为针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等,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源:新京报 作者: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