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水文地质调查方法破解岩溶地区用水难题

发布时间: 2017-08-25 点击数量:0  来源: 国土资源报 作者:夏日元

我国岩溶分布面积达350万平方千米,在国民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是很好的饮用水源。但由于岩溶作用的特殊性,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干旱缺水、岩溶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在今后的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查明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论证有效开发利用方式,为岩溶石山缺水地区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岩溶区脱贫攻坚提供技术支撑。

创新水文地质调查探测技术,解决复杂多重岩溶介质结构与地下水运动机理问题。通过建立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探测技术方法体系,将野外调查、洞穴探测、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和地下水示踪技术相结合,研究典型岩溶地下河系统含水介质孔、隙、缝、管、洞构成的多重性,揭示地下水流运动机理,建立岩溶地下河系统三维含水介质结构模型和运动模型,探索岩溶地下水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与准确定位地下河技术,解决岩溶地下河系统发育与分布非均一性问题。

创新岩溶地下水运动规律研究方法,掌握岩溶水资源环境驱动机制。通过国内外合作,建立不同类型岩溶地下水系统水动力研究试验基地,研究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表层岩溶水、地下河管道水“五水”循环转化机制,揭示不同岩溶带结构与功能,掌握水循环过程多尺度效应,研发多重岩溶含水介质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模型,进行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创新岩溶地下水有效开发利用试验与示范,揭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经济协同机制。开展不同类型岩溶地下水系统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示范,研究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岩溶地下水响应机制和岩溶地下河系统生态环境效应,研发采补平衡调控与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地下水涵养与生态功能修复技术,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模式。

(作者系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首席专家)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