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优胜劣汰仍是不二法则

发布时间: 2017-07-14 点击数量:0  来源: 中国矿业报 本报记者:蒋郭吉玛 综合报道

“去产能是一场革命,根本问题是推动转型升级。”近年来,煤钢去产能排在了我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之首。

日前,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在国新办例行发布会上透露,今年上半年央企累计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95万吨,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659万吨,重组煤炭产能1300万吨。另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涉及煤炭、钢铁类央企已经设定“去产能”时间表,相关改革和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去年以来,部分央企通过重组整合,统筹规划、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从而达到了去产能的目的。如2016年宝钢、武钢合计实现去产能997万吨,根据安排,2017年宝武集团还将去产能545万吨,共将化解大约17%的总产能。

但在去产能过程中,社会各界对去产能与去产量,尤其是煤价过快上涨等方面有所担忧并产生不小的争议。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释放优质产能与去产能不矛盾,优质产能释放得好,落后产能才能退得好。在低效无效产能加快退出的同时,通过减量置换发展优质产能,实现煤炭产能有序衔接,这既是保障煤炭稳定供应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路径。根据神华集团制定的《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方案》,2016年至2018年每年将减少产能近3000万吨,“去掉落后的产能,是为了使产业向清洁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一位神华集团负责人表示。

虽然煤钢去产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行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专家表示,短期内煤炭价格上涨有很多因素,但我国煤炭产能总体过剩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此外,煤钢行业违规增产、职工安置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解决。近日,审计署发布了多家央企的审计公告,部分钢铁企业被曝出存在违规新增产能的问题。

“要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优胜劣汰退出落后产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分析指出,去产能要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合力。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使优质企业真正体现出优质,倒逼煤炭落后产能加快彻底退出;使去产能与深化改革、企业重组、优化升级有机结合。据悉,国资委下一步将在涉及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进行试点,建立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要求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

此外,当前去产能呈现复杂性。一位业内专家表示,目前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涉及的多为国有企业,也是地方财政支柱企业,涉及当地财政收入、就业、经济稳定等,集中审批、管控竞争的方式已难以抑制产能过剩。同时,当前过剩产能中还包括结构性无序发展产生的大量先进产能,这些都是目前供给侧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报告建议,未来要充分利用市场、法律与金融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完善破产机制,疏通过剩产能退出机制。进一步做好政策托底工作,重点是做好失业职工的安置与社会保障工作,并对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培训、信息服务甚至必要的资助。而对于严重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地区、落后地区,应提供特别的税收优惠政策。□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