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 全力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第十八届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与改革高层论坛不久前在昆明召开,这场行业高层论坛吸引了不少地勘单位“大咖”前来参会。论坛到底释放了哪些信号?地勘行业如何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发挥优势,资源大省找矿成果斐然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矿产资源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国内矿产尽管种类繁多,资源储量大,但查明程度低。因此,把矿产资源勘探作为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的基础工程,对于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第十八届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与改革高层论坛上,多个省份汇报了近年来的找矿新成果。
东北地区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例如,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发现了各类金属类、非金属类、能源类及液体类矿产1200余处,其中超大型、特大型、大型、中型矿床300余处以及一大批小型矿床,共涉及矿种百余种。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黑龙江地质矿产局发挥东北地区地质找矿主力军作用,在多个成矿区域开展攻深找盲工作,发现大型及以上规模矿产地9处、中型规模矿产地9处。该局经初步绩效评价,预估潜在经济价值超3000亿元、预估矿业权出让收益超30亿元。
会议现场 本报记者 张继勇 摄
“十四五”以来,新疆地质局立足新疆主要成矿带,发现和评价大中型矿床53处。在塔西南缘库斯拉甫侏罗纪山间盆地控制杨叶组烃源岩厚约495米,估算页岩气地质资源量805.25亿立方米。在西南天山奥依布拉克探获铁矿石3亿吨、氧化钛1500万吨。在玛尔坎苏锰矿带深部探获锰矿石576.3万吨。在阔克吉勒嘎金矿带探获金21.5吨。在大红柳滩稀有成矿带探获氧化锂110.33万吨、氧化铍2.19万吨。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按照“综合比选、急用先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强力推进“富矿精开”,明确要在“四精”(精查探矿、精准配矿、精深加工、精细开发)上发力,编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方案(2021-2035),明确了锂、磷、锰、铝土矿、萤石等21个优势和特色矿种为找矿勘查对象。
近年来,该局承担贵州省新一轮找矿项目45项,项目矿种涉及铝土矿、磷矿、金矿、锂矿等11种,铝土矿探获2个大型矿床、5个中型矿床,提前完成了贵州省“十四五”规划铝土矿提级增量6000万吨的勘查目标任务;磷矿勘查项目探获大型矿床5个,2024-2025年磷矿勘查提级增量可达5亿吨;在黔西北发现了20万吨以上的铅锌富厚矿体和400万吨以上的富厚热液型硫铁矿体单矿体均达中型规模以上,有望实现新的找矿突破。
地质先行,服务经济发展全领域
地质工作不仅事关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在城市发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地勘行业工作服务范围不断向外拓展,由供给驱动型转变为需求驱动型,结合政府和行业规划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与国家和地方政府、市场需求对接,实现地质服务的有效供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宣传展示厅,一幅幅图画展示了该公司参与实施的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脚印。
近年来,该公司在市场和行业需求的背景下,大力开发矿山植被复绿关键技术,开发了基于生态脆弱区的低成本厚层生态基材,最优的植物种类及群落混播配方,低成本、低维护自灌溉系统等绿色生态技术,致力于矿山企业绿色发展。目前,该技术已在云南迪庆普朗铜矿、攀钢西渣场等多个项目推广应用,获授权专利10余项,累计签订合同额近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