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ora的调查结果表明矿业行业正在迈向数字化转型
面向各行业创新者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的Axora公司,发布了一份关于全球金属和矿业行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和关键增长驱动因素的新报告,其中特别指出,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是应对不断增长的能源转型需求的关键因素。
这份名为《Axora公司2021年创新预测:金属和矿业行业》的报告针对全球150名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采访,此外还对一些小型和大型矿业企业进行了调查走访。Axora公司表示这次的研究结果表明金属和矿业行业正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但是在完成能源转型之前,依然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完成。
Axra公司首席执行官Ritz Steytler表示,“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认识,金属和矿业企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这个行业在经历了一段动荡时期之后,已经重新走上了上升通道,企业已经意识到需要采取一种更为均衡和战略性的手段,以确保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在正确的地点部署正确的技术。”
这项研究的主要认识包括认为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对于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转型需求至关重要:
(1)目前,99%的决策者都意识到技术和创新对自身企业生存至关重要;
(2)9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企业已经达到了先进或者中等的技术应用水平;
(3)来自北美、英国和南美的受访者认为自身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而来自南非的受访者则认为在技术上处于落后地位;
(4)实施数字化转型的最大阻碍是网络安全问题(42%的受访者)以及缺乏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来处理来自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数据(38%的受访者)。
调查显示,企业采用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一个普遍原因是试图用更少的资源来实现更大的目标以及对工作环境进行改善,本次调查特别指出:
(1)与过去企业尽量防止停工事件发生的思路相比,现在人们更注重利用技术来提高直接生产力、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以及提高投资回报率;
(2)企业正在采取一种细水长流的态度来对待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成本节约问题。24%的受访者预计在未来两年里,数字技术将带来1%~5%的成本节约。只有3%的受访者预计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这一成本节约水平,而大多数受访者则预计在5年之内的成本节约率会达到11%~15%;
(3)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将数字技术的价值置于成本之上。
在技术方面,企业更注重分析和半自动化设备,其中:
(1)73%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了这类技术设备;
(2)他们认为在自己的企业中很可能会实现全面的半自动化设备的应用。
调查结果表明,在技术应用方面,人们一直十分关注远程操控和自动化技术,其中:
(1)73%的企业已经应用了远程操控技术;
(2)最有可能在企业中全面应用的技术是驾驶员疲劳监测技术;
(3)7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企业已经建立了一个远程操控中心,另外15%的受访者则表示计划在2022年实施这项技术。
Axora公司认为,技术应用领域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区域化发展趋势,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预计2022年将重点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同一时期,澳大利亚将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而英国的企业则对于云技术平台更感兴趣。北美和澳大利亚是一致的,也专注于机器学习技术。
在未来的5年里,预计俄罗斯将重点关注机器人技术以及先进的分析和传感器技术,而北美则重点发展工业物流网技术,英国则以自动化运输技术为关注点。
调查结果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视为是一个主要的增长驱动因素,57%的决策者表示他们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而59%的受访者则将人工智能技术列为2022年首要的增长驱动因素(其次是机器人技术,占比45%)。
Axora公司表示,澳大利亚和英国对人工智能技术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关注度。将人工智能技术视为2022年的首要增长驱动因素,尽管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对此并不以为然,但是两个国家依然在未来三到五年里要大力推动此项技术的发展。
调查结果表明,与普遍的认识不同的是,受访者认为数字化转型的首要驱动因素并不是安全,在未来的5年里,人身安全问题仅排在了商业优先事项的第三位。
在未来的两年里,一些中等规模的企业最有可能将人身安全问题视为一项关键业务。调查结果显示,在未来5年里,一些小型企业对人身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是最高的。
本次调查最后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企业想要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就必须得到技术支持,其中:
(1)8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企业应用数字技术的最大影响因素来自合作伙伴,因为合作伙伴对通用型数字技术更感兴趣,而不是特定行业的数字技术;
(2)中等规模企业、北美的企业和矿山高级经理最有可能遭受数字化信息过载带来的困扰;
(3)99%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企业将会从一个完成了数字化转型的社区中受益良多,因为他们可以从同行那里学习到不同技术和应用领域的经验。
Axra公司负责金属和矿业行业技术创新的总监Joe Carr总结,“金属和矿业行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且正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但不同地区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然而,通过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对安全问题更为密切地关注,我们仍然拥有进一步受益的空间,从而有机会彻底革新标准工作模式,推动整个行业早日迎来零伤害生产环境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