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看法 ——对40年地质工作的几点想法(第二部分)
(一)地质工作的先行性与全过程性
这是观察地质工作的两个不同视角,前者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来了,把地质工作的功能定位于“开发矿业”;后者到50年后,温家宝副总理1999年在新中国地质工作50年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提出“地质工作贯穿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并要求扩大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亦即“大地质”思想的萌芽。地质工作首尾闭合于“开发矿业”的全生命周期。
比如甘肃白银厂铜矿,是地质部641地质队在“一五”时期发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拿下的第一个铜、硫大矿,可以说是“先行的先行”(一次性的,5~7年)。从露天矿采矿(1959年)到闭坑(1984年)用了25年,原想再找一个同类资源基地,惜未如愿。我们不仅关注“一五”的找矿得失,还要跟踪后续的变化过程。2008年白银市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采矿近50年)。地质工作先行性与全过程性相叠加,时间上大约以1∶10,从矿建城兴到矿竭城衰,终于不转型别无出路。
改革开放后“以地质―找矿为中心”时期,找矿行动可能出现了10种情况:①找到了矿,转入勘探开发,矿产资源耗损,渐成资源型枯竭城市,要求继续找矿,延长矿山寿命。这是正常循环,资源(包括能源)作为生产资料的基本效益良好,白银厂就是如此。②找到了矿,近期难以动用,成为“呆矿”,意味着产品或产能过剩。这种情况为数不少,地矿部后期对找矿目标已提出“富、近、浅、易”的要求,但未完全兑现,在经济高速增长期出现资源“瓶颈”是常态。③随着形势发展,提出了比“富、近、浅、易”更普遍的要求或限制,如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或“低碳能源”(2003年)就是这样。④找到了矿或建成了厂,为保环境调结构,如调整能源结构、减煤压碳治暖,调整化肥结构、减氮抑氨治霾。⑤找到了矿,勘探开发顺利,但过高估计矿产地的潜在经济价值,片面追求资源储量规模的大型、特大型、超大型,对采矿业形成误导。⑥找到了矿,勘探开发不尽如人意,陷于“欠发达资源富集区(URRR)”,集资源富集、经济贫困、社会复杂、生态脆弱、环境污染、灾害频仍、分配不公于一体,矛盾重重,进退两难。⑦有的“欠发达资源富集区”开发,已出现“资源诅咒”现象(国际20世纪9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源开发的负面作用进行深入剖析),国内“十一五”“十二五”开始研究(已是后地矿部时代,非地质经济研究课题),比国外晚10~15年。⑧没找到矿,暂无资源效益可言,也是资源“瓶颈”的成因之一。⑨资源“瓶颈”单指供矿小额不足,对外依存度高达30%~50%以上的大宗矿产资源(能源),或称资源“供需错位”。⑩其他情况。由此可见,地勘行业的找矿思想存在系统性、倾向性误差,地勘经济研究不匹配,应当深化和反思。
矿产资源的多重作用:①化石能源;②工业原材料;③农业原材料;④建筑材料,以上均含正、负面两重性;⑤贵金属货币、金融;⑥宝玉石;⑦地热、地温等。清洁高效是用煤必行之路。反之,“高碳能源”是非能之路,“资源诅咒”是非矿之路。对“欠发达资源富集区”要放开矿企经营之路。
勘查业和采矿业合成矿业活动。刘益康《九评中国矿业之痛》(2015年)诊断有据,评析合理。对产业的细分,除一、六评采矿业外,其余均评勘查业,大多痛点在勘查业。其中,引领内容偏狭的“大矿观”、拔高矿产地的“潜在经济价值”等的判识源头都出在原地质矿产部。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两年(2015~2016年)清退祁连山自然保护区20个探矿权,初次前移“环保禁区”到勘查阶段,是超越原地矿部的划时代进步。
2017~2018年中国作为世界矿产资源第一生产、消费、贸易大国,形成全球商业性矿产系列。本应以商业性地质工作为基础,实际上仍保持二元结构的地矿工作,商业性没有闭合,矿业也受影响。
矿产地质工作从找矿开始到“采、选、冶、用”,要以“用”作为地质工作成效的检验标准,也就是“最后一千米”在“用”。找矿、采矿“用”好了没有?这是全国带普遍性的问题。
(二)地质工作功能
报告提供数据:石油中国每年消费5.9亿吨,世界第二,国产1.9亿吨,世界第五,推算对外依存度68%;天然气消费量2352亿立方米,世界第三,国产大幅度增长到1500亿立方米,推算对外依存度36%。以上,都是世界级的。由此联想:
(1)改革开放引发经济起飞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高速增长34年代价沉重,已难承受。其中环境代价可能超过资源代价,要做比较分析。
(2)石油、天然气的超高对外依存度,反映了我们对能源结构意识亦即低碳能源意识的一种觉醒;取决于清洁高效的煤基能源利用也是这种觉醒,都是转折性的。
(3)如果舍弃煤基主力能源,靠资源禀赋中等的油气资源支撑不住如此巨额的消耗量。我们必须向全球化找资源(能源),国际低油价(2014年)是天作之合。
(4)我国油气供需分离,超高对外依存度有资源风险,冒资源风险保环境,表现出环境意识的觉悟。两难选择以环境为重,体现最大公平,也是划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