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执法提效能

发布时间: 2022-01-04 点击数量:0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张红伦

每个视频摄像头、基站都有编号,一旦发生违法行为监控摄像头就会自动抓拍,智能监管平台就会自动报警、自动推送;每辆自然资源执法车都装了GPS与摄像头,其运行轨迹可实时监控;每个网格都有协管员,发现线索立即拍照,实时上传,监管平台根据抓拍线索,自动推送责任单位限时处理……这是江苏省丰县自然资源违法行为智能监管系统日常运行的场景。该系统的上线,实现了对监控范围内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的自动巡查、自动识别、自动定位、自动分析、自动预警、自动推送、自动处置。

不留死角,“千里眼”全域布防

为实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丰县移动公司在全县布设136个高清摄像头,每个摄像头监控半径2~3公里,有效监测范围12平方公里,基本实现全县耕地、基本农田全覆盖。经过3个月的建设、调试,2021年3月底丰县自然资源违法行为智能监管系统正式运行,实现了自然资源执法监管手段重大突破。

该系统按照“互联网+自然资源执法”的工作思路,综合运用空间大数据、云架构体系、智能识别等先进技术手段,结合现有江苏省违法行为实时监管系统和原“慧眼守土”建设模式,融合巡查、卫星遥感、智能监管、GIS等技术手段,构筑“天上看、地上查、视频探、网上管”的综合立体监管体系,实现对违法线索发现、制止、报告、移送、查处、整改全要素、全过程的实时智能监管,推进巡查智能化、监管实时化、工作规范化、监督常态化、考核制度化。

为配合智能监管系统应用,丰县局将全县1450.2平方公里划分成1026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协助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通过“技防”+“人防”结合,形成覆盖全县行政区域的“千里眼”,真正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快速反应,“标准化”高效处置

2021年6月23日8点58分,系统自动抓拍到范楼镇秦王口村村民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农用地建大棚,通过套合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报批等图层,9点19分系统经判读后自动将线索推送给网格员丁道强,9点34分正在现场指挥施工的当事人王某,面对突如其来的执法人员,说话都结巴了,“你…你们…是咋…发现的?”执法人员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10点7分违法建设拆除完毕,执法人员向监管平台上传现场照片,回复办理情况:当事人自行拆除,恢复土地原状。系统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对该线索办结情况整理归档。

过去,类似这种违法行为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待发现后违法建筑已基本形成,处理难度加大。智能监管系统建成后,违法线索发现、派送、处理等每个环节都有了明确规定。执法车辆、执法平板设备等办案装备运行轨迹,智能监管系统会自动记录。

系统自上线运行以来,自动抓拍逾58万次,产生预警信息896条,其中有效预警719条,已办结889条,办结率达到99%。

丰县局在建成智能监管系统的基础上,联合县公安局、县城管局分别成立了丰县公安局自然资源和规划警务室、丰县城市管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执法中队,对智能监管系统发现和日常动态巡查发现的问题联合执法,切实将违法行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