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建设下步将抓好五方面工作

发布时间: 2021-10-26 点击数量:0  来源: 中国矿业报

近些年,我国矿业绿色发展明显提速,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搞好矿产资源开发,已经成为众多矿业企业的自觉行动和必然选择。

作为青海唯一的中国500强企业,西部矿业努力探索围绕绿色循环高效开发“矿山、盐湖、生态”三大资源,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赢的发展之路。

“经过多年的绿色发展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矿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只有把绿色低碳循环要求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和各方面,切实转变矿业发展方式,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西部矿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永利分享了西部矿业转型发展的经验,并就就如何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产业升级,高效推进矿山绿色转型

西部矿业集团公司目前正在开发运行的有10座大型金属矿山,拥有矿产资源储量铜705万吨、铅230万吨、锌443万吨、钼36万吨、镍27万吨、钒59万吨、金27.23吨、银3887吨。

在推进产业升级的进程中,西部矿业全面推进绿色矿山、绿色工厂、花园式工厂建设,地采矿山全部采用充填法采矿,高效开发矿产资源。矿山产能从2015年的705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3480万吨,清洁能源占比由61%提升至80%,万元产值能耗从306千克标准煤降低至106千克标准煤,年碳排放增量从41.55%持续下降至15.49%,清洁生产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目前,公司所有矿山达到省级以上绿色矿山标准,7座矿山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6家单位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西部矿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永利


深度开发,开创盐湖资源利用新途径

在浩瀚的柴达木盆地,茶卡盐湖、柯柯盐湖、团结湖、东台吉乃尔湖四座盐湖均隶属西部矿业集团,盐湖资源储量12亿吨。

近两年,西部矿业集团努力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深度开发利用盐湖资源,盐湖提锂、提镁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以察尔汗盐湖钾肥企业的生产废弃物——水氯镁石为原料,生产出的高纯氢氧化镁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现形成16万吨高纯氢氧化镁生产能力,开创了盐湖镁资源综合利用新途径。

同时,依托优势资源,着力打造百万吨绿色食用盐生产基地,全力培育和塑造“茶卡盐”品牌,使原生态茶卡盐走向全国百姓餐桌。

工业旅游,开启新的经济增长极

茶卡盐湖已有3000多年的盐业开采史,是历史上“大青盐”的核心产地。几年前,茶卡盐湖因一张照片而走红网络,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本报讯 (记者 吴启华)记者从国新办举行的首批国家公园建设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第一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都是我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区域,对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挥着示范和引领作用。

据介绍,第一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了我国陆域近3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其中,三江源国家公园,保护面积19.07万平方公里,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整体保护,是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大尺度保护的典范。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面积1280平方公里,实现了福建和江西区域武夷山生态系统整体保护,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设置管理机构,创新运行机制。二是全面提升园区内生态系统保护水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三是健全法治体系,加快国家公园的立法进程,强化执法监管。四是加强支撑保障,建立高水平的国家公园研究机构,强化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全力提升监测监管水平。五是推进共建共享,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发挥地方政府和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让老百姓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得实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综合考虑我国的生态安全需要,公众的关注度和地方的积极性等因素,下一步重点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生态功能的重要区域,还有广阔的海域,创建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表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既要保护生态又要安排好原住居民的生产生活。为此,要做好每个国家公园的规划,分区实行差别化管控。同时,引导原住居民绿色发展转型。此外,考虑到当地政府和居民因为生态保护、开发项目退出受到的一些损失等因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要向国家公园所在地区进行倾斜。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