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地调院与省环科院一起探索环境科学研究新模式
3月12日,江苏省地调院与江苏省环科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天正值植树节,两院共同载下合作的幼苗,希望在双方共同精心呵护与浇灌之下,茁壮成长成参天大树。
党的十九大提出“美丽中国”奋斗目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这些都给地质和环保工作打开了一扇窗。而要实现美丽中国,不是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专业领域就能做到的,需要跨专业、跨部门、多领域合作,需要延伸研究领域,促进专业拓展和融合。
水、土、气、岩及生物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江苏地调院是以水、岩为研究目标的地质科研单位,长期以来试图将研究的触角延伸至上、下游领域,以更系统和完整地回答和解决科学问题。据介绍,江苏地调院正在实施的部省合作项目——《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开启了对后工业化时代地质工作模式的探索;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研究重点,将要申报的江苏省国土资源卫星应用研究中心及土地生态监测与安全利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将在自然资源和地质环境监测、土地监测与利用、污染修复治理工程等方面进行研究。
通过开展相关研究,江苏地质人意识到,仅仅局限在本领域进行创新是非常困难的,要想推陈出新,必须“跨界”。而江苏省环科院在土壤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和环境规划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体系。近年来,江苏省地调院与江苏省环科院建立了学术与工作交流合作的良好关系,特别是在农用地质量详查、地下水污染防治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协作,为开创地质与环保合作发展的新征程打下了基础。
这次签约打破了行业壁垒,实现专业融合,开创了江苏在环境科学全链路科研合作的新局面。双方将以“土十条”“水十条”等为契机,建立多专业、跨行业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问题导向下的多专业融合调查方法,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实现双赢——就共同感兴趣的专题开展合作研究,围绕国家战略和江苏需求,共同组织申报国家和省市重大专项,开展联合攻关;共同推进人才培养计划,按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双通道”的培养模式,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培养各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年轻、高效的科技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