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纪实
记者日前从福建省地矿局获悉,1:25万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覆盖福建全省的目标已率先实现。他们走过怎样的历程?记者展开采访。
从试点起步的“接力赛”
承担相关项目的福建省地矿局所属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专家,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对记者说,福建省的1:25万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始于2000年厦门—漳州经济区区域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该项目是中央地质资金项目安排开展的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试点工作,从2000年开始实施,到2005年共完成8364平方千米的调查工作。
一直主持和参与实施这项工作的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林才浩和目前负责项目实施的该院地球物理调查所所长范德旺告诉记者,在福建省,真正让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出名”的是“沿海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
2002年9月29日,时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寿嘉华与时任福建省常务副省长黄小晶代表在福建省福州市,分别代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在合作开展《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协议书签字,以国家和地方共同出资、项目成果共享的方式推动福建省的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调查面积从先行试点扩大到福建省沿海36813平方千米的陆地和6562平方千米的10米等深线以浅近海。
在“沿海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即将“收官”时,是“到此为止”,还是“一往无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领导很快有了决定,于2008年6月决定合作开展福建省公益性地质调查及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推进三明、南平、龙岩3个山区设区市的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作。
从2008年起,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先后实施了龙岩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22523平方千米、福建永安—德化地区1:2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5000平方千米……截至2013年,全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空白区”不足4万平方千米。
2014年6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福建省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三年方案(2014~2016年)》,计划再用2年时间开展南平全境,以及宁德和福州地区未完成区域约3.7万平方公里的调查工作,此前福建已累计完成1:25万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面积8.44万平方公里。2015年,涉及南平市光泽县等7个县(区)、宁德市柘荣县等4个县(区)的“福建省光泽—柘荣地区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1:25万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最后一块拼图”,也在2016年6月如期完成野外工作并通过验收。
参与该项目决策、组织、实施的有关领导、专家告诉记者,历经十六载的该项目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实施,因为有了部、省层面的推动,更因为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的鼎力支持和省地矿局的积极推动,以及承担项目的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和协作单位的众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全力以赴,所谓“众志成城”。
地质调查绘就土地“基因图谱”
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常被通俗而形象地称为土地“基因体检”。成果图件上,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全省各地区域内有利元素富集区和有害元素分布区。待到全省生态地球化学数据库完成建成之时,全省的土地都将有“基因图谱”可供查询和使用。
从已公开发布的调查成果来看,此项调查成果用“丰盛”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首次系统地获得了全省各地的土地表层土壤、深层土壤54项指标的高精度数据,摸清福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状况;获取了各种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土壤中元素背景值数据;编制了各种元素地球化学图、重金属元素异常图、生命必需的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异常图、低值区图、丰缺图;新发现约23000平方千米的富硒土地资源和一批富硒稻米、富硒花生、富硒萝卜、富硒甘薯、富硒杨梅等富硒农产品;发现大面积稀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发现局部地区土壤环境和农产品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高等。如,福建省沿海经济带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沿海3.83万平方千米调查区域中,七成土地宜发展绿色食品,土壤面积达28604平方千米;新发现7472平方千米富硒土壤,约占沿海经济带总面积的1/5等等。
成果推广应用呼唤“跨界行动”
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材料披露,福建省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可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但福建省地矿局专家告诉记者,与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顺利推进反差较大的是,虽然省政府及省领导高度重视,但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推广应用之路还是得用一个“难”字形容。
成果推广应用在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部省合作协议中多有纳入,福建省人民政府2011年、2016年分别出台的《福建省“十二五”地质工作专项规划》、《福建省“十三五”国土资源专项规划》有专门部署,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强广义地质工作的通知》有专门要求,在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的《福建省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三年方案(2014~2016年)》有专门安排,福建省地矿局更是在发展规划中和召开重要会议时列为重中之重任务进行部署落实等。从系列文件中,记者不难发现福建省人民政府及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地矿局等部门对覆盖全省的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开展及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视。
2008年,沿海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经过各方面宣传,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所知,但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推广应用效果不尽如人意。后来,福建省地矿局在省国土资源厅的支持下,多次与省直相关部门进行沟通,采取多种形式推介成果,引起了相关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的关注。调查成果之一的富硒土地调查成果的推广应用,后来在“农业+精准扶贫(扶贫开发)”中成功“突围”。福建省地矿局于2012年、2014年分别在诏安、寿宁召开成果推介会之后,支持诏安成为了“中国海峡硒都”,支持寿宁在打造“硒锌绿谷”中跻身“中国富硒农业开发重点县”,支持大田、明溪等一批县跟进。2016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福建省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实施方案(2016—2020年),《方案》提出在全面完成1:25万比例尺全省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基础上,以耕地为重点,部署开展1:5万及更大比例尺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积极推动调查评价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更好地服务国土资源管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2016年全省共有20多个县市开展此项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
2016年10月,福建省农业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硒元素分布调查成果,将含硒量高且无铅汞等重金属伴生的区域划定为富硒农产品开发优势区,将富硒农业开发基础较好的寿宁、诏安、云霄、大田、明溪、三元、宁化、连城、新罗、永定等10个县(区)列入第一批省级富硒农业产业开发重点县,并采取多项措施推进富硒农业产业开发。
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作为“跨界”——地质工作与农业、环保、土地等诸多领域、学科结合项目成果,其推广应用亟待实施“跨界行动”,这是许多接受采访的福建省地矿局和国内参加项目成果评审专家的共识。他们表示,覆盖全省的福建省多目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如能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的“跨界行动”, 将为福建省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