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循环助推矿产资源高效利用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市最南端,是山西省“转型综改”和“扩权强县”的试点县。在发展中,该县创新提出“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友好与经济发展的多赢之路。
灵石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物有32种,是全国首批61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并拥有华北第二大石膏矿床。县域内含煤面积86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1.3%,储量91亿吨,最突出的特点是煤炭品种齐全,又多为肥煤、焦煤、瘦煤和气煤,而且含灰分在10%以下,含硫l%以下的优质主焦煤达12亿吨,因此也被誉为“煤海瑰宝”;石膏储量达17.2亿吨,矿石纯度达90%~98%,为特级品和一级品,是华北地区第二大石膏矿床;硫铁矿储量达2亿吨,是全国煤系硫铁矿的主产基地之一。
企业小循环。灵石县以煤炭资源开发为基础,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实施科技创新,促进煤炭“就地转化”。该县杜绝了直接销售原煤的低端产业,焦炭企业全部开发了精细加工、煤化工等下游产品。同时,总投资10.3亿元的中煤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项目已处于正常生产阶段,年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左右;总投资6亿元的广宇通腐殖酸项目已经投产运营,可以生产腐殖酸钠、腐殖酸磷肥、腐殖酸石油助剂等12种产品;聚峰焦炉煤气制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并入国新能源供气管网,正在探讨与东方希望铝工业集团深度合作等。
园区中循环。灵石县在“十二五”发展目标中,县委、县政府针对山西焦煤千万吨煤焦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东方希望铝工业循环经济园区这两个重大项目专门成立了建设协调领导组。灵石县中煤工业园区是全省确定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初步形成了“煤-焦-合成氨-尿素”、“煤-洗煤-煤矸石发电”、“煤-焦-金属镁”三条产业链,入园企业32户,年可实现产值70亿元。东方希望铝工业循环经济园区项目,以“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为理念,以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企业为目标,利用晋中乃至整个山西得天独厚的铝土矿、煤炭、石灰石资源优势,建成集“煤、电、铝、化工”于一体的大型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园区全部项目投资建成后,带动了当地的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机械零配件加工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改变灵石县“一煤独大”格局、实现转型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县域大循环。灵石县在工业系统中率先推行循环经济,几乎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同步,全县煤炭行业全部实施基建技改,强化了机械化作业程度,形成全面节约和有效利用煤炭资源的管理制度,使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了30%左右;洗煤行业大量采用重介旋流器分选技术,开始进行清洁生产,精煤回收率提高近10%;焦炭行业的土焦、改良焦被碳化室高于4.3米的机焦炉取代,6户60万吨以上机焦企业全部采用侧装煤捣固高温炼焦技术,可根据用户需求生产二级焦到铸造焦之间全部档次的焦炭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近60%,成为全省八大焦炭生产基地之一;电力行业采用煤气和直接空冷矸石发电,煤气和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50%和26%左右,有效节约用水65%以上。
循环经济具备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前景,灵石县按照“有序有偿、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通过资源整合,全县煤矿由94座整合为44座,产能达到3060万吨/年;非煤矿山由76座整合为20座。“十二五”以来,全县累计投资上百亿元实施煤矿技改工程,矿井全部实现综采作业,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采区回采率达到87%,矿井回采率达到86%,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85%。
点评:
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节约和高效利用区域内丰富的矿产资源,灵石县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遵循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理念,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提出“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上了规模化、科技性、延展式、环保优、实力强的轨道,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双赢,为依靠矿山资源为经济命脉的地区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