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煤供给侧改革的“一石四鸟”
“煤炭去产能推动了煤炭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变,形象地讲就是‘一石四鸟’。”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同煤集团”)董事长张有喜高度评价去产能成果:“用去产能‘这块石头’击中煤价回升、效益提升、产能置换和安全生产‘四只鸟’。”作为典型的资源型企业、山西省属煤炭企业改革试点,同煤集团成为诸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一减一加”为企业瘦身健体
近年来,随着资源衰减、开采成本和安全风险不断上升,煤炭企业大都难抵市场寒冬。去年,国家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推出系列产业发展调整政策,尤其是针对钢铁和煤炭行业的去产能政策,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
这一年,煤炭产能大省山西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并扎实有序推进煤炭、钢铁去产能。同煤集团身先士卒,于当年10月底之前,关闭了3座矿井,化解煤炭产能375万吨,完成了当年去产能任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同煤集团还计划关闭三座矿井,退出产能370万吨。
淘汰落后产能做减法,提升先进产能做加法。在张有喜看来,煤炭去产能,去掉的是落后产能,安全高效产能始终是煤炭行业发展方向。于是,在坚定退出资源枯竭、亏损落后产能的同时,同煤集团以建设晋北动力煤基地为重点,按照1个矿井、1000人、1000万吨产量的模式,建设人员少、产量高、安全高效型矿井。目前已建成塔山矿、同忻矿、麻家梁矿等7个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矿井,将先进产能矿井产量占比提升到了33.2%。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煤炭企业必须加快由传统开采方式向现代化高效开采方式迈进,以千万吨级矿井建设为龙头,提高采煤技术和装备现代化水平,实现集约、高效、绿色开采。”张有喜如是表示。
他还告诉记者,到“十三五”末,同煤集团将累计退出13座资源枯竭矿井、亏损产能矿井,化解煤炭产能1225万吨;同时打造出11座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矿井,使先进产能矿井产量占到集团总产量的68%。正是通过淘汰退出落后产能、培育置换先进产能这“一减一加”,同煤集团煤炭板块得以减少矿井数量,优化结构质量,提升安全水平,凸显品牌优势,形成强大的发展优势,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竞争力。
金融“活血” 助企业壮骨强身
金融活则企业活。“产业为本,金融为用,实体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是建设大型综合型能源企业的必然选择。”如张有喜所言,昔日以煤炭为单一主业的同煤集团,如今发展成了以煤炭、电力、煤化工、机械制造、物流贸易等多业并举的特大型现代能源集团。其中,金融“活血”是巩固实体的根本,也是同煤集团渡过难关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同煤集团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资本优势,全面布局金融产业。2013年2月,同煤集团财务公司成立,为其“资本做活”迈出了关键一步。随后,同煤集团又多层次布局金融产业,并采取“走出去”跨境融资方式,抢滩自贸区,在香港注册成立融资租赁公司和上海自贸区分公司。4年间,同煤集团金融板块和业务辐射范围持续扩大,形成了以财务公司为中心,融资租赁、融资担保、资产管理、资本投资、资管计划等多功能互联互通的六大金融一体化运作平台,构建起了金融产业相对完整闭合的产业链。
“以实体培育金融,以金融助推实体。既为实体产业构建起完整顺畅的融资链条,又提高了金融产业盈利能力,可谓双赢共进,效益倍增。”一组数据印证了张有喜的话:2016年,同煤集团金融板块盘活集团闲置资产18.73亿元,营业收入12.43亿元,利润9.24亿元,超过了集团第二大支柱产业电力板块的盈利能力,接近并赶超千万吨矿井集群的盈利水平。
在金融产业的强力支持下,同煤集团已相继建成7座千万吨级煤矿、14个电厂以及60万吨甲醇、10万吨活性炭等转型升级项目,打造出了新兴产业效益增长点。同时,依托这些优质转型升级项目作为融资基础再融资,盘活固定资产,保障了企业实体项目发展。
“到‘十三五’末,同煤集团金融板块资产总额将达600亿元以上,年融资能力300亿元~50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以上,为企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张有喜表示,未来同煤集团金融和实体的产融结合、优势互补,以金融支持实体和项目的平稳发展,以项目的发展促进金融的健康发展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曹 英 吴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