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精准保障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明确提出的殷切希望,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苏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充分体现了高质量的发展需求。
作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如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保障?中国矿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刘聪。
开局之年成果斐然
“2019 年,是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组建新机构、履行新职责的开局之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按照自然资源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机构改革、积极履行新职责,注重建机制促融合、优服务保发展,全省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成果斐然,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自然资源保障。”谈起2019年的工作,刘聪颇感欣慰地说。
刘聪介绍,2019年,在严格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江苏严格耕地保护,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 78.82 万亩。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认真落实长江经济带 "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 要求。江苏省政府批准实施南京等 8 个长江沿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投入资金 11.31 亿元。同时,启动实施 20 个省级投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按时上报国务院三调办,工作进度和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大力推进长江江苏段造林绿化和湿地保护,全省林木覆盖率增长至23.6%,自然湿地保护率提高至55.8%,新建4处省级湿地公园、52处湿地保护小区。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在大力推进节约集约利用、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做到重大项目 " 应保尽保 "。建立 " 三优先、三统筹、三挂钩 " 的土地利用计划分配机制,完善重大项目用地计划核销制、审批绿色通道、厅领导挂钩联系、全程保障服务监管等制度,精准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得到江苏省领导充分肯定,自然资源部在全国推广江苏省重大项目用地保障经验做法,为稳定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积极支撑作用。
同时,严把建设项目用地准入关,从严控制用地规模,盘活存量用地连续两年占供地总量的六成,批而未供土地处置、闲置土地处置分别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 164% 和 322%。批而未供处置率、闲置土地处置率、开发利用履约比例等六项指标居全国前列。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不断完善,法治建设、不动产登记工作全国领先,提请省人大颁布实施全国省区首个不动产登记地方性法规《江苏省不动产登记条例》,在全国率先实现一般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颁发了全国首批二三维一体化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全省地质灾害防治连续16年实现无人员伤亡,海洋监测预警水平不断提升。
“六稳”“六保”保障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创造性地提出了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新的重要制度,包括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制度,为我们做好自然资源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谈到今年两会的关注点时,刘聪表示,自然资源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重要、作用突出,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跳出传统的要素保障部门的“狭窄视野”,在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大格局中通盘谋划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江苏省当好国家治理体系“排头兵”提供更多创新成果。
刘聪表示,国家成立自然资源部以来,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两统一”核心职责逐渐从机构设置、统筹谋划,转变到顶层设计、落地实施上来,自然资源管理改革性、重构性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落实。就江苏而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设立,对江苏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利好,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工作推进作了部署安排。这对自然资源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抢抓机遇,找准自然资源领域的政策空间,全力将机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全力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也是全面深化自然资源改革的关键之年。
谈到今年的工作,刘聪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全力推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在绷紧弦战疫情、解企困稳增长、减负担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抓安全保稳定等方面积极作为,扎实推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等“六稳”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安全、保产业链供应稳定、保基层稳定任务等“六保”任务。
今年以来,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开展“五抓五促”提效能、全力夺取“双胜利”专项行动,推进“党员先锋”“资源保障”“作风提升”“自然为民”“集中整治”五项行动,制定和落实应对疫情服务企业清单和2020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优化自然资源营商环境,持续深化自然资源简政放权,精心办好自然资源为民实事,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在绷紧弦战疫情、解企困稳增长、减负担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抓安全保稳定等方面积极作为。优化省以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配给方案,强化重大项目的用地、用矿、用海保障,年度重大项目实现应保尽保。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做好稳投资、稳预期等工作。今年一季度,全省用地获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29个;供应土地13.56万亩,同比增长1.8%;出让土地7.15万亩;合同出让金总额1529.48亿元,金额同比增长17.68%。
对自然资源民生建设,刘聪特别重视。他说:“相当一部分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今年以来,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大力推进自然资源民生建设,用心用情办好自然资源民生实事。”
据了解,今年以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集成集聚自然资源支持政策,全力服务保障苏北农房改善。苏北34个涉农县(市、区)镇村布局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并获批实施,苏北农房改善的县(市)分别单列年度增减挂钩计划500亩。建立实施区片综合地价制度,近期江苏厅已完成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制定工作,提交省政府正在审定。同时将部分省级审批事项委托设区市一级行使,努力在“一接一放”中加快构建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用地审批制度,更加高效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立具有江苏特色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提升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保护力度。
精准保障从严管理
谈到今年的工作思路,刘聪表示,2020年,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将统筹推进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全力精准保障,全面从严管理,扎实推进“全力以赴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高品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决守住自然资源保护红线、切实维护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持之以恒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持续加强自然资源领域民生建设、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服务水平”7个方面重点工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新贡献。
在全力以赴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好重大项目用地用海服务保障。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开设绿色通道,加强用地计划指标省级统筹,加强协调联动,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着力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完善土地出让管理,强化土地市场运行情况监测,提升绿色矿山建设水平。促进全省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初步建立我省分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
在加快构建高品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方面,加快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编制《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19年~2035年)》,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启动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长江沿线8个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长江干流两岸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在坚决守住自然资源保护红线方面,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质量分等评价工作,推进智慧耕地平台建设,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动态监测监管。制定出台全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及相关征地补偿标准,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等。严格自然资源执法监管。严肃查处重大典型违法案件,对新增违法行为零容忍,依法依规处置历史违法问题。强化日常执法监管,健全完善违法行为实时监管系统。强化测绘地理信息监管。
在切实维护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方面,主张和落实好所有者权益。开展全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统计。规范开展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按照国家所有者的授权代表要求,维护好所有者权益。有序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认真落实《江苏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按时序推进由省级管理的自然保护地、水流、湿地、森林和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配合做好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整改工作等。
在持之以恒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方面,扎实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加快编制全省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科学编制“十四五”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深入开展“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海岸带综合保护利用规划研究,编制“十四五”省级基础测绘规划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等。深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具有江苏特色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宽科技创新投入渠道,加大科研项目资助力度。持续加强矿地融合试点项目的推进、动态评估和绩效评价,及时总结宣传项目成效。
在持续加强自然资源领域民生建设方面,全力服务保障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加强对苏北地区“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加大用地指标保障力度,督促各地落实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农房建设需求。切实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进一步规范地质灾害隐患点管理,完善省、市、县三级海洋预警监测体系建设。
在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服务水平方面,强化自然资源法治保障。落实自然资源立法规划,加快推动《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修订工作,主动开展《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条例》《江苏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预研工作,全面清理自然资源规范性文件。高质高效办理行政争议案件,推进信息化重构建设。全面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实现三调工作走在全国第一方阵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