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创近6年新高 黑色系暴涨是主因
前两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创近6年新高 黑色系暴涨是主因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1至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5%,这是2011年4月以来的最高增速,增速比去年12月加快29.2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23个百分点。
多位专家认为,2016年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供给的收缩使得这些行业的产品价格出现快速回升,进而带动整个工业品价格的上涨,这也是1至2月工业企业利润回升的主因。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工业效益处处长何平表示,总体看,目前工业企业利润仍属于恢复性增长,生产加快、价格上涨、成本费用下降使企业利润增长明显加快。尤其是产品价格明显上涨。1至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3%,涨幅比上年12月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2月上涨7.8%,创2008年以来新高。
初步测算,因出厂价格上涨7.3%,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1664.3亿元,因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加约9362亿元,收支相抵,利润增加约2302.3亿元,增量比上年12月明显扩大。
民生证券宏观经济中心在报告中指出,今年1至2月PPI累计增长7.3%,主因是上游黑色产品价格暴涨,而中上游与石油、煤炭、黑色、有色直接相关的行业(采矿、冶炼制造、化工)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占比超过30%,部分行业1至2月利润出现成倍上涨。同时上游价格向下游价格传导也略有体现,因此工业品出厂价格对收入的贡献度超过对成本的贡献,PPI大幅上涨对工业利润目前还是起到了相当正面的作用。
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反映企业效益的其他指标在明显改善:一是利润率同比明显上升,1至2月,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2%,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升幅为2012年以来最大;二是回款难首现缓解,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41.3天,同比减少1天,为近年来首次同比下降;三是存货增长有所加快,但产成品周转天数继续减少,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末加快2.9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5.4天,同比减少1.1天,同比呈现加快下降趋势。
专家认为,虽然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出现大幅回升,但其中的结构性分化仍值得关注。
何平表示,1至2月工业利润出现较快增长,较多地依靠煤炭、钢材和原油等价格的快速上涨。虽然煤炭、钢铁和石油开采等行业利润增长较快,但仍属于恢复性增长。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表示,利润回升主要集中在上游行业,中下游行业的利润回升并不明显,不少还出现下降,如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利润下降39.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下降10.9%,其他制造业下降1.6%。
连平还表示,今年前两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9%,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但市场似乎忽视了与投资数据同样重要的消费增速放缓,而且幅度远大于投资加快的幅度。我国消费在GDP中占比及贡献率已经超过投资,一旦消费回落,整个工业企业利润持续回暖的基础也会受到影响。
多家机构预测,未来工业企业利润将有所回落。
国泰君安研报预测,工业企业盈利增速将因为基数效应和PPI价格因素而在未来几个月有所回落,但绝对增速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民生证券宏观经济中心也预测,当前黑色品涨价动能减弱,大宗商品屡现暴跌,未来随着PPI的见顶回落,同时下游汽车、地产销售的回落,生产扩张的动力或衰减。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梁婧表示,经济企稳向好是工业企稳回升的基础,国内外需求总体改善,经济结构性调整持续推进,政府降成本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盈利仍会延续改善趋势。
但梁婧也表示,要注意到目前利润的高增长仍主要依赖于资源类、高耗能型工业行业,在产能过剩领域总体供过于求的背景下,相关产品价格持续大幅回升较难出现,随着上年基数上升,利润增速或将有所回落。 (原标题:前两月工业企业利润显著回升 黑色系暴涨是主因,专家称应关注结构分化) (.经.济.参.考.报.)
国家统计局:三因素拉升1-2月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
中国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2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产加快、价格上涨、成本费用下降使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明显加快。
根据当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156.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1.5%。
在何平看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主要原因有如下三方面:
一是工业生产增长加快。1-2月份,工业生产延续上年以来稳中向好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3%,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过半数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
二是产品价格明显上涨。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3%,涨幅比上年12月份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2月份上涨7.8%,创2008年以来新高。初步测算,因出厂价格上涨7.3%,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11664.3亿元,因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加约9362亿元,收支相抵,利润增加约2302.3亿元,增量比上年12月份明显扩大。
三是单位成本和单位费用下降加快。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91元,同比减少0.28元,而上年12月份为同比增加。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合计为7.7元,同比减少0.46元,比上年12月份多减0.32元。
在生产加快、价格上涨等作用下,1-2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利润大幅增加,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幅比上年12月份显著提高。
何平表示,受石油、钢铁等行业影响,国有企业效益明显复苏。
1-2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0.2%,而上年12月份则同比下降11.6%,其中,中央企业增长66.3%,而上年12月份下降17.3%。
此外,何平认为,反映企业效益的其他指标也明显改善。
其中,利润率同比明显上升。1-2月份,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92%(因季节因素,低于上年12月份),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升幅为2012年以来最大。
另一方面,回款难首现缓解。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41.3天(因季节因素,高于上年末),同比减少1天,为近年来首次同比下降。
与此同时,存货增长有所加快,但产成品周转天数继续减少。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末加快2.9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5.4天(因季节因素,高于上年末),同比减少1.1天,同比呈现加快下降趋势。
"同时应当看到,1-2月份工业利润出现较快增长,较多地依靠煤炭、钢材和原油等价格的快速上涨。"何平表示,虽然煤炭、钢铁和石油开采等行业利润增长较快,但仍属于恢复性增长。(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