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质人参与溧阳市河湖和水利工程划界确
河流湖泊还能划界确权?听说过不动产确权,矿产资源确权,这个流动的河流湖泊怎么划界?记者带着问题来到了江苏溧阳。这里,江苏省地调院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工作。
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制定技术章程
“2015年,江苏就在全省范围开展了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试点工作。江苏地调院承担了徐州铜山地区河湖及水利工程的划界确权试点工作,总结的经验做法为江苏省水利厅制定《江苏省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技术规定(试行)》提供了依据。”江苏地调院负责实施河湖及水利工程划界工作的项目负责赵立科介绍说。
2016年,为实现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江苏省水利厅会同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实施的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在江苏省全面铺开。江苏地调院又承担了常州市3个区及溧阳市的划界工作。而其中溧阳市有930多公里的划界任务,是常州市辖区中工程量最大的一个。溧阳市水系错综复杂,划界任务相当艰巨。
“我们溧阳市这次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共涉及24条河道,1个湖泊,65座水库,6座大中型闸站。与常州市其他市、区相比,溧阳市划定工作起步晚、任务重、时间紧。我们把3年工作量压缩到一年完成,今年2月份启动,计划到今年12月全部完成。”溧阳市水利局副局长许锦文介绍说。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而水是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前期进行过一些地方的试点,但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性,其经验做法并不完全可复制。因此溧阳市水利局面对这项全新的工作,在充分学习相关技术规定的同时,并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做法。
因地制宜,河道基准线设定独具一格
“在这次划界工作开始前,我们和江苏地调院就对溧阳主干河道和水库进行了摸底排查,对历史遗留问题、相关整治规划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小型水库的校核洪水位进行二次测量复核,以保证划界工作的准确性。”溧阳市河道湖泊管理处主任朱洪彬说。
同时结合溧阳市复杂的地形地貌、水网水系等特点,溧阳市水利局邀请专家共同制定了溧阳市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实施方案,提出了河道、湖泊、水库等划界的标准与依据。水库管理范围线的确定主要为大坝及其两端外一定距离和校核洪水位,河道以基准线向外推10米作为管理范围线。江苏地调院也制订了详细的划界测量技术方案,为保证成果质量,率先开展了三百亩塘水库与上兴河河道管理范围划界试点工作,总结了相关经验做法。
其中关于河道基准线的确认是此次工作的命脉。相比水库、湖泊、闸站等,河道基准线的确认较为复杂。通过前期了解和实地察看发现,溧阳市水利局已对千亩以上圩堤进行了加固达标建设,本次划界河道基准线确认的标准原则上以达标的背水坡坝脚线、河口线作为基准线。“很多中小河道的圩堤存在淤泥堆积、经久失修、建设不达标等具体问题,如果照搬划界标准来设定基准线,不仅最终划定的管理范围扭扭曲曲,而且对以后圩堤的加固都存在影响。因为以现在不达标的坝脚线往外推10米作为管理范围,且每隔100米设置界桩,若干年后如果要对圩堤进行加固重修,那现在设置的界桩很可能就淹没在新修的圩堤中了,管理范围更无从谈起。”河道湖泊管理处主任朱洪彬说。因此,溧阳市水利局规定每条大小河流,都要按照达标的坝脚线来设定基准线,这样就为今后重新规划修建圩堤预留了空间,避免了无用功,同时也使划定的管理范围线更平滑,贴近河流实际情况。
严把命脉,质量管控、时间节点一个都不能少
要在一年内完成别人3年的工作量,单没有质量,任何工程都只会沦为豆腐渣工程。江苏地调院倒排施工进度表,计划2017年12月底完成2018年度工作,10月底完成17年度工作,9月底完成16年度工作;并每周向溧阳市水利局汇报一次工程进度,每半月召开一次工程例会。
这次划界工作以先进的连续运行卫星导航综合服务系统(JSCORS)为基础,利用GPS-RTK等仪器对管理范围界桩进行现场测量,经数据转换和校正后,数据成果在江苏省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成果上报审核系统进行检核。由于工作量大,项目组成员只能加班赶进度,克服种种困难,按时按点完成了计划工作。
溧阳市水利局邀请各个镇、街道办经验富丰、熟悉情况的水利专家对每条河道、每座水库、湖泊、每个闸站图上设计的基准线、管理范围线、界桩点位进行审查。每条河道、水库、湖泊、闸站都有其各自的情况、特点,比如是否原来有征地、该处地形是否允许设置混凝土界桩、是否已经有整治、治理规划等,确保最终确认的管理范围线、界桩点位跟实际相符。最终,已完成工作全部通过溧阳市水利局组织的第三方质量检测验收。
三顾茅庐,让每个河湖都有“身份证”
这次划定工作范围涉及溧阳市10个乡镇1个街道办,可以说面广、量大、情况复杂。针对这一情况,溧阳市水利局及时成立各镇(街道)、水利站、村委、施工班组联系小组。结合溧阳市政府成立的领导小组,确保哪里有问题都能第一时间找到沟通、协调负责人;同时加强河湖划界的宣传工作,树立告示牌,让人民群众懂法、知法、用法,获取广大老百姓的支持,参与到保护河道及水利工程活动中。
江苏地调院外业过程中混凝土界桩、告示牌、控制点的埋设不可避免地要与个人、企业、单位等接触,埋设前提是尽量不影响生活、耕作、出行和经营。而现实中,只要遇到大大小小的矛盾和困难,溧阳市河道湖泊管理处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沟通协调。
如丹金溧漕河管理范围线从鱼塘穿过,5个界桩的埋设涉及到3个养殖户,在江苏地调院工作人员初步沟通后,他们仍不能理解划界工作,担心埋设了界桩后鱼塘就不属于他们,不能经营了。河道湖泊管理处主任朱洪彬接到电话,立即联系当地村委,共同赶赴现场与三家养殖户沟通。朱洪彬从他们的心理担忧出发,耐心地从政策上进行讲解。一次说不通,他就跑两次,三次,最终用真情打动了养殖户。五个界桩埋设了4个,还有一个以虚拟桩的形式做成“身份证”。
溧阳市南河—南溪河绵延34公里,横穿溧阳城区,管理范围线要穿过工矿企事业单位、公园、居民区等,实际情况极其复杂,设计700根界桩,实地估算能完成一半就很不错了。溧阳市水利局和江苏地调院从南河起点走到终点,一家一户、一厂一矿地进行沟通,与交通局等政府部门协商,最终完成了690余根界桩的埋设。
还有地貌复杂的沙河水库等,经过天目湖景区、龙潭部队,溧阳水利局都及时为江苏地调院的工作人员办理了通行证,保证工作顺利开展。遇到丛林灌木密集,长荡湖废弃宕口等实际无法埋设界桩的区域,都设立告示牌,详细介绍虚拟桩的分布。在水泥路面等特殊情况,因地制宜地变换界桩的表现形式,如地牌,既标注了点位,又不影响道路行驶。这样,每条河流、每个湖泊、水闸的每个界桩都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证”,牌名、地点、点位、照片等都详细记载,一目了然。
江河湖泊具有重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是洪水的通道、水资源的载体、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依托河湖建设的各种水利工程在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生态改善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流域性河道、大中型水库、大中型闸站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可以充分发挥河湖功能和水利工程效益,维护河湖综合功能。溧阳市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具有其独特的创新性和引领性,也是水利和国土资源两个部门合作开展项目的成功案例,为今后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探索了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