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端“铁饭碗”,吨煤工资包干全面推行

发布时间: 2018-11-22 点击数量:0  来源: 中国煤炭报 作者:李树臣口述 冯诚 整理

为改变工资管理捆得过死,企业按人头从国家提取工资和职工吃企业的两个“大锅饭”的状况,1983年,煤炭工业部在开滦荆各庄矿、铁法晓南矿试行按出煤多少提取工资的吨煤工资浮动包干法,很快全国煤炭系统不少企业纷纷自主地实行吨煤工资包干,并取得良好效果。1984年7月,煤炭工业部决定在全国统配矿全面推行吨煤工资包干。

李树臣,铁法能源公司社保中心副主任,晓南矿推行吨煤工资包干时为该矿工资科管理人员。

1984年7月11日,《中国煤炭报》在一版头条报道了全国煤矿推行吨煤工资包干的新闻并配发社论


晓南矿当年的照片


我们晓南矿是从1983年4月1日起开始经营承包责任制试点工作的。所遵循的经营承包原则是从实际出发,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努力建设现代化、标准化的样板矿。在增加产量减少亏损的同时,兼顾三者利益,使国家拿大头、企业拿中头、职工个人拿小头,真正体现企业责、权、利紧密结合,加速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包”和“四保”

经营承包的主要内容是”三包”(包原煤产量、包吨煤亏损、包吨煤工资)和“四保”(保开拓掘进进尺、保安全生产、保全员效率、保质量)。

一包原煤产量。以1982年晓南矿实际产量54万吨为基础,1983年包原煤产量90万吨,比1982年提高66.7%;1984年包原煤产量110万吨,比1983年提高22.2%;1985年包原煤产量120万吨,比1984年提高9.1%。

二包吨煤亏损。1983年包吨煤亏损6.42元,比1982年实际吨煤亏损11.85元下降45.8%;1984年包吨煤亏损4.73元,比1983年下降26.3%;1985年包吨煤亏损3.9元,比1984年下降17.5%,1985年如果能上跳汰洗煤,要实现扭亏为盈。

三包吨煤工资。1983年包吨煤工资6.21元,比1982年实际吨煤工资8.17元(包括基本工资、附加工资、计件超额工资、奖金和津贴)下降22%;1984年包吨煤工资5.58元,比1983年下降11%;1985年包吨煤工资5.34元,比1984年下降4.3%。

一保掘进进尺。1983年保掘进总进尺12024米,1984年保掘进总进尺12500米,1985年保掘进总进尺13000米,保证采掘的正常接续。

二保安全生产。3年中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最低限度,力争杜绝重大恶性事故,千人负伤率要逐年下降。

三保全员效率。1983年保全员效率每工1吨,比1982年的每工0.715吨提高39.9%;1984年保全员效率每工1.2吨,比1983年提高20%;1985年保全员效率每工1.4吨,比1984年提高16.7%。

四保质量。采煤工作面一级品率达到80%以上,掘进工作面优良品率达到40%,并逐步提高到60%以上,对商品煤质量也有具体要求。

进行八项改革

实行经营承包后,在增产增收的情况下,晓南矿进行了八项改革。

改革人事制度,废除干部终身制,按”四化”标准配备各级领导干部,并做到能上能下。矿长有权选拔任免科级行政技术干部(报局备案)。

改革干部工资制度。干部担任什么职务,拿相应的工资,职务变动,工资随着变动。根据每个干部所担负的工作责任和贡献的大小,规定不同的职务工资等级。矿内各级干部没有完成本职的经济责任、当月没完成生产经济技术指标时,不发职务工资,只发给基本工资;连续完不成生产经济指标时,减发基本工资;当年完不成承包任务时,就地免职。

试行工资浮动升级制度。职工升级除按国家统一部署进行外,矿内试行浮动升级制度,浮动升级面每年最多不超过职工总数的20%。职工升级不搞群众评议,由矿长审批,浮动升级一般半年进行1次。对连续升级4次以上的,由矿择优确定其中部分职工变为固定升级。对连续3个月完不成承包任务的,矿有权取消浮动升级工资。

在吨煤工资数额内,改革井下工作津贴补贴办法。采掘工人从事采掘工作年限不满5年的,每工入井津贴1元;从事采掘工作满5年不满10年的,每工入井津贴1元3角;从事采掘工作满10年以上的,每工入井津贴1元6角;井下辅助工人入井津贴标准,每工按工作年限分别改为6角、8角、1元。入井津贴按实际出勤数支付,并与生产挂钩,完不成本职生产(工作)任务时,少发或不发。

改革伤病假职工的待遇规定。职工因公负伤,由企业负责全部医疗费,治疗期间发给100%的基本本资。职工因病休息时,工龄满20年以上的,发给100%的基本工资;工龄满10年不足20年的,发给80%的基本工资;工龄不满10年的,发给60%的基本工资。对哺乳期间的女职工,可放假3年,发给60%的基本工资,留职回家。

改革吨煤奖励制度。实行承包以后,不再实行吨煤奖励制度。矿内各部门、各工种实行基本工资、职务工资、浮动升级三结合的工资分配制度。收入不拉平,个人不封顶,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奖励实行季、半年或年终奖励“分红”的办法,奖金和“分红”的数额根据承包节余情况,由矿自行决定,钱多可多分,钱少可少分,没有钱不分。

改革矿内体制。实行基本建设、原煤生产、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四条线的管理体制。分别成立机构进行管理,单独核算,费用包干。矿按定员编制后的多余人员,首先,由铁法矿务局平衡调剂;其次,由矿扩大生产或安置到劳动服务公司。对有培养前途的青年职工进行培训;对一时无法安置的老弱病残人员,可以动员退职或发给60%的基本工资留职回家。

改革用工制度。实行固定工、合同工、外包工、季节工和临时聘请技术人员并存的招工制度。

扩大矿的经管自主权

实行经营承包后,晓南矿扩大了经营的自主权。完成国家原煤生产计划指标后,按国家规定每年超过1982年实际产量的部分,每吨加价25%,超收部分矿留60%,矿务局留40%。

实行吨煤工资包干后,矿按吨煤计算工资总额,增人不增工资,减人不减工资,并允许矿实行多种形式的工资分配办法。当年工资基金如有节余,可以跨年使用。

实行吨煤亏损承包以后,减亏部分全部归矿,超亏不补。减亏部分50%用于发展生产,50%用于职工福利事业和奖励“分红”。

矿设立了节约材料费奖,按国家批准的定额和年计划降低的材料费,从中提取30%作为节约奖。原煤实际产量超过国家计划部分,矿有权自销15%。根据国家规定的《职工奖惩条例》,准许矿对职工进行奖惩。对违反劳动纪律、违反规章制度的职工,矿有权给予各种处分,直至开除矿籍。

由于端掉了两个“大锅饭”,晓南矿试行吨煤工资浮动包干后发展速度很快。1980年9月晓南矿投产时,采煤工作面的长度仅为设计能力的50%。但在3年之内就达到并超过了设计能力,这比国内同类矿井缩短3至4年。1983年晓南矿生产原煤100万吨,比1982年增长84%。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