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矿务局试行经济总承包

发布时间: 2018-11-01 点击数量:0  来源: 江苏省矿业协会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为搞活煤矿经济,调动企业和职工多出煤的积极性,1982年,江苏省和煤炭工业部批准在徐州矿务局试行经济总承包,从1983年开始,一包5年。徐州矿务局在总承包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产量回升,效益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显著好转,职工收入增加,劳动积极性高涨。这个试点的成功,促使1985年全国统配煤矿开始总承包。

陈引亮,1935年出生于浙江平阳,1957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1980年任徐州矿务局局长、党委副书记,带领徐州矿务局率先在全国煤炭行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从1983年开始,徐州矿务局成为全国煤炭行业经济总承包试点。1996年,陈引亮卸任徐州矿务局局长,任江苏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退休,退休后一直居住于徐州。

●陈引亮口述  王丽丽  王瑾 整理

1982年初,煤炭工业部在北京平谷开会。当时改革开放的大潮已经兴起,全国各行各业发展都很快。这次开会的主题就是“煤炭行业如何改革”。

主动要求进行经济总承包

那时全国的煤炭供不应求,煤炭行业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很大。这要求我们的矿井进行技术改造的同时,也需要管理上的改革。

煤炭工业部初步选了3个矿务局作为经济总承包的试点,当中并没有徐州矿务局。因为徐州矿务局不是部属企业,是省属企业,而且徐州矿务局的年产量刚上千万吨,当时千万吨矿务局已有十几个。

一个矿务局的经济总承包是有风险的。煤矿开采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而且井下工人很多,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承包任务完成不了,职工就得不到收益。如果不承包,只要完成好生产任务,把煤交给国家,别的都不用操心。初选的试点企业有2家不愿意搞经济总承包。

在会议期间,我给高扬文部长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尽管我们不是部属单位,但我们也是千万吨矿务局,也是煤炭行业的主力军。我们徐州矿务局愿意成为经济总承包的试点。

写信的同时,我给在徐州的矿务局党委书记丁子纲打了个电话汇报想法,他当时是徐州市委书记兼徐州矿务局党委书记。他说这事需要商量一下,我说要快。第二天,我们又通了电话,他说“家里”同意。

我是1975年当徐州矿务局总工程师的,当时给我的任务是冲入千万吨矿务局。1977年,我们跨入了千万吨矿务局的行列。1979年,全局煤炭产量达到1286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盈利5006万元。进入上世纪80年代,由于薄煤层开采比重加大、矿井采深加深、部分矿井衰老减产、管理体制管得过死等原因,全局煤炭产量平均每年下降47万吨。1982年,全局亏损4182万元。徐州矿务局是江苏省的“独生子”,省里对我们很重视。江苏省急需更多的煤炭,徐州矿务局需要一个改革的办法,需要一种新机制,来促进煤炭产量平稳上升。

在这次会议的后期,高扬文部长宣布徐州矿务局成为经济总承包的试点单位。3月4日和10日,煤炭工业部和江苏省分别正式批准了我们呈送的《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5年经济总承包》报告,经济总承包从1983年开始。

经济总承包的内容

徐州矿务局经济总承包的内容主要是“三包”和“四保”。

“三包”,一是包产量,以我们矿务局1982年实际产量1140万吨为基数,逐年递增2%,5年总产量5970万吨;二是包亏损,按实际产量每吨补贴2元(其中1元为压煤村庄迁建费),超亏不补,节余留用;三是包矿井改扩建、技术改造费用和生产维简费,分别按每吨煤2.5元和6元实行全额包干。

“四保”,保证每年提交1140万吨原煤由省里统一分配;保证分配的供货合同全部兑现;保证矿井资源合理开采;保证实现安全生产。

以上条款一定5年不变,同时赋予企业3项自主权:超产煤由矿务局在省内自销,每吨煤可向用户加收20元生产补贴,所得由矿务局自行安排使用;各项资金允许捆绑在一起使用;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对工资分配、奖励办法进行改革。

总承包的任务定下来后,煤炭工业部和国家计委都派了人来,帮我们分析,如何才能将承包的各项指标分解,横向落实到业务部门和分管领导干部,纵向分包到班组。那时很多职工都不知道经济总承包是怎么回事。我们自己也组织力量,培养人才,组织几百人学习经济总承包的知识,专门办了3期培训班。

徐州矿务局成为经济总承包的试点,对于全局的职工是很大的鼓舞。一是国家急需煤炭,我们在努力多做贡献。二是国家在这么大的企业搞经济总承包试点,我们要当好这个试点,即使承包失败了,也能给国家提供经验教训。全局职工都有一种使命感。

经济总承包给当时已有百年开采历史的徐州矿务局注入了活力。承包第一年,煤炭产量迅速回升,比承包基数(1140万吨)增产51.9万吨,增长4.55%;企业扭亏为盈,到年底盈利210万元,比吨煤亏损包干计划减亏1409万元;安全状况好转,百万吨死亡率同比下降36.2%,是25年来最低的一年;集体福利改善,职工收入同比提高4.9%,职工劳动积极性高涨。

1984年5月,徐州矿务局决心在改革上继续开拓前进,又制定了工资、奖励、工程项目审批和干部职务补贴等管理办法,从十个方面进一步给下属的矿、厂松绑放权。

徐州矿务局经济总承包后的情况表明,千万吨矿务局是可以实施经济总承包的。我们在薄煤层煤炭产量占三分之一的情况下,其实生产很困难,但是超额完成了承包任务。1984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统配煤矿总承包的方案,1985年,全国统配煤矿开始了总承包。

经济总承包带来的变化

徐州矿务局为期5年的经济总承包到1987年到期,取得了不少成绩。

1987年,我们提前76天完成了5年煤炭产量5970万吨的总承包任务。最后,5年产煤6227.43万吨,比计划超产257.43万吨,年递增幅度为2.9%,超过合同规定0.9个百分点。

5年中,我们有5对矿井进行了改扩建,10对矿井进行了开拓延深和新煤系开拓。采掘接续正常,矿井生产后劲增强。在采用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上共投资6074万元,科研创新成果390项,其中212项获得国家、煤炭工业部和省市科技进步奖。安全状况好转,百万吨死亡率下降。

5年我们共亏损8664.72万元(主要因政策性支出远超预期等因素),比包干指标减亏4014万元,向国家缴纳各种税金9789.4万元。全局在保证煤炭按合同供应的前提下,通过超产煤炭、消化增支因素、缴纳各种税金和能源交通基金等,使国家得益23764万元;从增产增收、节支节亏方面,全局得益10240万元;职工奖金增加2500万元。三者比例为6.5∶2.8∶0.7,符合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的利益分配原则。

1987年全局职工人均年收入1917元,比1982年净增852元,其中采掘工人年均递增13.5%。职工收入增加,集体福利也得到改善。5年集体福利事业投资1.2亿元,建设单身、家属和探亲宿舍55.25万平方米。

我们还培养了大批人才。5年中,全局用于发展教育的经费共4611.25万元,用正规办学的形式进行党员培训、青工培训和职工业务技能培训。其中,开办13个中等专业班,选送1473人参加学习,输送1255人进修培训,选送1124人到大专院校深造,5年培养的大专生相当于国家7年的分配数之和。

刚开始搞经济总承包时,国家计委的人跟我说,开始承包后,企业内部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果然,经济总承包开始以后,我们的思路就不一样了。经济制度的改革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它逼着我们去看市场,学经济,想职工所想,在很多事上给了我们启发。

徐州矿务局煤炭资源储量少。开始总承包后,煤炭工业部有领导问我,现在这种产量规模,能保证几年,我说,2000年以前可以保证,以后我就到别处找资源去。后来,我到煤炭工业部去谈,我们这么好的企业,没资源了怎么办?我也到河南省去找过资源。最后,煤炭工业部把沛县境内即将建成的两个煤矿划给了我们。

在总承包期间,我们在煤炭市场、多种经营、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或试验,这在当时都是走在行业前列的。5年经济总承包到期后,我们又续了3年约,经济总承包一直到1990年结束。

To Top